發表時間:2019年12月07日 09時 作者:周小華 來源:天津公司項目部 閱讀:0
回鄉、探親,情深深、路漫長。
“在家千日好,出門萬事難”,古訓留下的經典,在快速發展的當今,似乎與時代背道而馳。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,催生了不少網紅新詞,也有著不少新的涵義——如“漂”,這個近幾年網紅的詞,就承載了多少奔波在故鄉之外游子的心酸。
一首“游子吟”,又體現了多少親人之間的牽掛。在葉落歸根情懷的縈繞下,更多的是親情、鄉情的牽掛。曾有那么多“漂”在故鄉之外的人們,在中華傳承的節日里,拖家帶口,奔波在回鄉或離鄉的路上。當然,我也是其中的一員。
回鄉探親的路,對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,腦海記憶里是那么三段——青春時期的興奮,成家后的無奈和現如今的激動。
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作為求學的青年學子,有的是精力,帶著求知的欲望和回鄉的興奮,擠過長途汽車,候在長長的火車站耐心等待過,奮力擠上綠皮車的感受如同沖鋒陷陣般刺激,而在漫長的火車上單腿站一宿的經歷也記憶深刻,但這些都不能減弱我們回鄉后的興奮之情。而最讓人洽意的是,各自帶著家鄉的小吃,三五個同學在靜靜的操場,就回鄉的感受,可以慢慢回味十天半月。雖說那時回鄉的路,除了在車上,記憶中的就是蜿蜒的沙土路,走上去還能感受到沙沙的聲響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的感受,也沖淡不了烙在腦海里的興奮,更別提在大雪紛飛的傍晚,三五個好友從縣城徒步半小時到家的興奮感。
求學之后的工作,體現的真正漂著的感覺,因為職業的習慣,好像在哪個地方都待不了多久,最多的是跟隨一個項目,在一個偏遠的化工廠待了兩年,其余基本是一年一個地方。搬家的無奈,完工后的激動,更催生了對故鄉的眷戀。那時沒有漂的說辭,心中的信念是四海為家,但在中華傳統節日的熏陶下,回鄉的感覺也更強烈,同學的喜事,自己的結婚生子,似乎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,就不由自主的加入了回鄉的大軍。這時候回鄉的路,就充滿了非常多的心酸,一是費用,估計收入的一半都貢獻給鐵路了,二是買票的艱辛,此時更多的是無奈選擇了與票販子合作,無形之中又增加了預算開支。因此,每次的回鄉,都得提前數月進行策劃。而最頭疼的就是最后五公里的辛苦,因為不再是一人吃飽、全家不餓的狀態,特別是帶著剛會走路的小家伙,在鄉間的土路上行走,給興奮的小家伙增添了非常多的困擾——我們為什么要到這個地方來,一點也不好玩。故鄉對于小家伙來說,就是一個好玩或者不好玩的地方。作為無奈的我們,有的只是對未來改造故鄉的憧憬——希望自己故鄉路跟北京一樣行走方便。
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。好像是突然之間,回鄉的路方便多了。列車提速、夕發朝至,而家鄉的小縣城,也修好了火車站,通了火車。從臨近的大城市坐火車一小時,就可以抵達夢中的小縣城。更讓人興奮的是,因為村村通水泥路的政策紅利的影響,故鄉的小村口也有了一條通往縣城的水泥路。從縣城火車站出來,伸手一招,一輛出租車就輕輕的滑到身邊,一刻鐘的車程就到了父母身邊,有些小激動的心情也感慨——真正跟北京一樣方便。而感慨最多的還是年過八旬的父親,在跟父母的多次聊天中,父親都不斷贊嘆——現在的社會無形福利,比他年輕的時候好多了,因為他們年輕時如果出門在外,每一次回鄉的路都是漫長的。而讓他感受最深的是,頭天我們還在千里之外,第二天一早,我們就能跟他們一塊共進早餐。方便呀,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的新中國好呀。
曾有網紅人員說,最洽意的事就是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。而我要說的是,現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探親旅游,已不再是一個夢。因為回鄉探親的路,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政府已幫修好了。
父輩回鄉的路崎嶇坎坷,我們的黨走過的路同樣崎嶇坎坷,到我們這一代已變成了快捷便利的道路,中國即將實現全面小康。我們堅信,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發展,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,我們下一代回鄉的路將會是平坦的康莊大道,中國夢一定能實現,中華民族偉大
復興一定能實現,2035年,中華民族以高昂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。
值此國家建國70周年,僅以此文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母親致敬。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東路575號建工大廈16、15層 電話:0931-2216311(傳真) 郵箱:gs_jzzy@163.com
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甘肅建總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隴ICP備17000210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