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時間:2021年03月29日 05時 作者: 來源:甘肅建總置業有限公司 閱讀:0
1937年7月7日,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向中國軍隊發動猛烈進攻,遭到中國軍隊的堅決抵抗,史稱“七七事變”或“盧溝橋事変”,抗日戰爭由局部抗戰轉變為全民族抗戰。盧溝橋事發生后的第二天,中共中央就發出了《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》,號召“全中國同胞,政府,與軍隊,團結起來,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,抵抗日寇的侵掠!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!”同一天,毛澤東、朱德等致電介石,表達紅軍將士“為國命,與敵周旋,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”的強烈意愿。也在這一天,中央書記處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:不管日方將擴大為大規模戰爭或將時取外交壓迫形式”,都要“堅決保衛平津保衛華北”,并“著手組織抗日義勇軍,準備進行艱苦的游擊戰爭”。
8月1日,毛澤東、張聞天在關于紅軍作戰的原則致周恩來等的電報中指出:我軍應“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,而不是陣地戰,也不是集中作戰,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。有如此オ能發紅軍特長,給日寇以相當打擊”。初步確立了我軍在抗戰的作戰方針。
1937年8月22日至2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映北洛川縣的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。會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》指出,隨著全國性抗戰局面的形成,存在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:一條是國民黨只要政府和軍隊參加,不愿意發動全國人民參加的片面抗戰路線,另一條是共產黨所主張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。強調“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,應該最積極的站在斗爭的最前線,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”。關于軍事問題,毛澤東指出,我軍的軍事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,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和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。我軍的戰略任務是創建抗日根據地,牽制與消滅敵人,配合國民黨軍作戰(戰略支隊作用),保存和擴大自己。
在經過與國民黨談判之后,8月25日,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,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,并立即挺進華北敵后。對于八路軍的作戰方針,毛澤東在9月21日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明確指出:“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,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,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,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(不是運動戰)。”9月25日,毛澤東在致電周恩來等人,明確指出:“整個華北工作,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。一切工作,例如兵運、統一戰線等等,應環繞于游擊戰爭。華和北正規戰如失敗,我們不負責任;但游擊戰爭如失敗,我們須負重的責任?!薄耙嬖V全黨(要發動黨內黨外),今后沒有別的工作,唯一的就是游擊戰爭。為此目的,紅軍應給予一切可能的助力。11月8日,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,毛澤東致電八路軍領導人,再次強調:“太原失后,華北正規戰爭階段基本結束,游擊戰爭階段開始后。這一階段游擊戰爭將以八路軍為主體,其他則附于八路軍,這是華北總的形式。因此,全民族抗戰開始,中共中央就確立了堅持敵后游擊戰的基本方針。
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、新四軍之所以將游擊戰作為主要作戰方式,從根本上講是敵強我弱這一客觀形勢所決定的。同時,我國是大國,地域廣大,日本雖是強敵但兵力有限,只可能占領城市與重要交通沿線,這就為八路軍、新四軍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提供了生機和發展空間。
眾所周知,八路軍挺進華北作戰取得第一次大勝利是平型關戰斗。1937年9月中,為了配合第二戰區國民黨軍作戰,阻滯日軍的攻勢,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15師進至山西靈丘的平型關以西大營鎮待機。9月20日,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占領靈丘縣城并繼續向平型關進犯。23日,第115師決定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,以伏擊手段殲滅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的日軍,配合國民黨軍長城以內的防御作戰。25日晨,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和大批輜重車輛,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。7時許,全部進入第15師設伏地域,第15師立即抓住有利戰機,突然發起攻擊,乘勢將日軍壓迫于平型關附近的山谷之中。日軍在飛機掩護下瘋狂反撲,企圖突圍,八路軍與之展開白刃格斗,激戰至13時許將被圍日軍全部殲滅。此戰共殲滅日軍一千余人,擊毀汽車百余輛、馬車兩百輛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。平型關戰斗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張氣焰,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,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。
參加平型關戰斗的八路軍第115師有第343旅兩個團、第344旅一個團約6000人(當時八路軍每師兩旅,每旅兩團)。進入第115師伏擊圈的日軍部隊有兩部分,即新莊淳中佐率領的第六兵站汽車隊約500余人,橋本中佐臨時指揮的重大車隊近600人。進人伏擊圈的日軍被壓縮包圍在兩山之間的山谷里,因為兩支日軍是汽車隊和輜重大車隊,因而不全是戰斗人員,但仍顯示出很強的戰斗,敵我雙方激戰6小時才解決戰斗。
指揮平型關戰斗的第115師師長林彪在戰后總結說:“敵人確是有戰斗力的,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爭中還不曾碰過這樣強的敵人。我所說的強,是說他們的步兵也有戰斗力,能各自為戰,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。戰后只見戰場上敵人尸骸遍野,卻捉不著活的。敵人射擊的準確,運動的隱蔽,部隊的掌握,都頗見長。對此種敵人作戰,如稍存輕敵觀念,作浮躁行動必易受損失。我們的部隊仍不善作疏散隊形之作戰,特別是把敵人打坍后,大家攏在一團,喧嚷“老鄉,繳槍呀!
本人喊‘老鄉繳槍’,不但他們不懂,而且他們也不是老鄉一一這種時侯,傷兵往往很多。
平型關戰斗是典型的伏擊戰,八路軍占據了絕對有利的地形。但在戰斗中仍付出重大犧牲。日軍第六兵站汽車隊四五百人與八路第343旅第686團反復爭奪老爺廟高地,該團第3營第9連140人只幸存10余人,連排干部全部牲。副團長楊勇、營長鄧克明身負重傷。有參戰者回:“戰斗打響后,第一批傷員約有五六十人于中午過后不久便運抵師救護所?!薄叭渴辙D工作持續了四五天。前后共收轉了約八九百人。此外我方在戰場上陣亡約二百余人;輕傷能隨團隊活動,不需轉到后方醫院治療的傷員約三四百人。這樣,戰斗中我全部傷亡約一千五百余人?!边@場戰斗的殘酷由此可見一斑。平型關這樣的戰斗固然可以提振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,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,如果始終采用這樣的作戰方式,這樣若干次大的戰斗下來,結果也就可想而知。
到達陜北的主力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后,全軍三個師,按編制每個師15萬人,全軍45萬人,全軍實際人數也與此不相上下。為了保衛陜甘寧邊區,各師抽調一部分組成留守兵團,因此,改編之初開赴前線的每師估計在1萬人左右。例如,八路軍第129師由原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。改編時,全師下轄兩個旅,每旅下轄兩個團,全師共13萬人。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,第385旅的第70團師屬炮兵營、輜重營、特務營、工兵營留防映甘寧邊區,開赴抗日前線的有9160余人。到1937年9月底,全師9367人,馬445匹,90頭;步槍3412支,馬槍724支,自來得式槍529支,手槍93支,花機關槍3挺,重機槍29挺,輕機槍93挺,手機關槍72挺;另有迫擊炮6門,刺刀5把;步馬槍彈43012發,自來得槍彈2872發,手槍彈6051發,重機槍彈2322發,輕機槍彈27261發,沖鋒槍彈310發;另有迫擊炮67發,手榴彈203枚。八路軍其他各部隊的人員裝備也都大體差不多。至于由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,由于長期分散游擊,剛剛集中之時裝備恐怕還不如八路軍。
由此可見,八路軍用這樣劣勢的武器裝備,根本無法與裝備精良、訓練有素且深受武士道毒害的日軍展開大規模的陣地戰,更不用說展開決戰。林彪在關于平型關戰斗的總結中特別提出:“在目前兵力與技術條件下,基本上應以在敵后襲擊其后路為主。斷敵后路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方法。如經常集中大的兵力與敵作運動戰,是不適宜的。”挺進敵后建立根據地之后,雖然八路軍、新四軍得到了大的發展,但武器裝備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并沒有改,唯有游擊戰才能在消滅敵人的同時保存自己。正如周恩來后來所說的:“在抗日戰爭時期,敵人裝備好,我們只好上山,開展山地游擊戰。”
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和八路軍的戰略展開,抗日游擊戰爭的正確性不斷得到驗證。1938年5月,毛澤東發表《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》一文,以“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”為依據,全面系統闡述了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。文章指出,中國既不是小國,又不像蘇聯,是一個大而弱的國家。這一個大而弱的國家被一個小而強的國家所攻擊,因此抗日游擊戰爭主要的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,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,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,抗日游擊戰爭雖然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仍然處于輔助的地位,但是必須放在戰路觀點上加以考察。
在1938年11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,毛澤東進一步指出:全國抗戰開始后,人民軍隊面臨的敵人是新的,即日本帝國主義,友軍是過去的敵人國民黨(它對我們仍然懷著敵意),戰場是地域廣大的華北(暫時的我軍正面,但不久就會變為長期的敵人后方)。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,“必須把過去的正規軍和運動戰,轉變成為游擊軍(說的是分散使用,不是說的組織性和紀律性)和游擊戰,才能同敵情和任務相符合”。“這一轉變關系于整個抗日戰爭的堅持、發展和勝利,關系于中國共產黨的前途非常之大,只要想想抗日游擊戰爭在中國民族解放命運上的歷史意義,就會知道的。中國的抗日游擊戰爭,就其特殊的廣大性和長期性說來,不但在東方是空前的,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也可能是空前的。”毛澤東從戰略地位強調了游擊戰的重要性,這對促進抗日游擊戰爭的迅猛發展起了重要作用。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東路575號建工大廈16、15層 電話:0931-2216311(傳真) 郵箱:gs_jzzy@163.com
Copyrights ©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甘肅建總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隴ICP備17000210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